白居易的"江洲司马青衫湿" 江洲司马谁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6 06:26:38

就是白居易本人。
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之缘由
唐宪宗元和九年(西元814年)冬,白居易守母丧期满,回到长安,任太子左善大夫,这是一个专门陪伴太子读书,不可以过问朝政的闲职。
元和十年六月初三,长安发生了一件重大的案件,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狙击,武元衡当场毙命,裴度受伤,长安居民大为震惊。这件案子轰动了整个长安城,这种大胆行刺宰相的事,是历史上很少见的,而且武元衡又是唐宪宗非常信任的大臣,唐宪宗把兵权都交在他手上,如今发生这种事,不但唐宪宗感到震惊,其他大臣既惊又怕,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全,从此大臣上朝、出入,都特别带武装的侍卫。凡经过的街坊、城门,都要事先仔细搜查,看到稍为可疑的人,便严加盘问,弄得京师城内人心惶惶,好像随时随地都会再有刺客出现一样。而且那个刺客逃走以后,不但不害怕被搜捕,反而送信给负责捉贼的巡捕人员,威胁说:「不准追拿我,否则我先宰了你。」巡捕人员也吓得不敢认真追捕,任刺客逍遥法外了。
当时白居易是服侍太子的官,已经没有直接参与朝中其他政事的权力,但他实在看不惯那些巡捕人员姑息养奸的态度,又见文武百官吓得若寒蝉。白居易感於义愤,上疏要求皇上捕缉元凶,重视这件案子。事后查明,这案子牵涉到幕后主持人,是平卢节度使李师道与宦官勾结,暗中派中岳寺的和尚圆净去刺宰相。这内幕牵到朝近派系的明争暗斗和武元衡主张出兵讨平淮西事有关,加以匀官介入,难怪朝中发生这样重大的事故,文武百官都保持沈默,不急著处理,却让东宫的赞善大夫白居易急著上疏。
白居易的做法,本是出於一片忠诚,关心国事。但别有居心的人,便利用这机会打击白居易,说他是东宫的官圆,不该在谏官议政之前,抢先上疏,有侵犯谏官职权的罪状。同时,白居易当谏官时,指正别人的过失太多,挡住了别人的权益,被人记恨。如今一起在皇帝面前指责白居易的不是,并造谣生非,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,他还有心情写《赏花》、《新井》诗,行为浮燥,甚伤名教,有亏孝道。像这样的人,怎麼可以让他陪侍在太子的身边,应该把他贬出朝廷。於是执政者奏贬白居易为江表刺史。这时,中书舍人王涯又参了白居易一本,说白居易所犯的过失太大,不宜治群,因此改贬为江州司马。被贬江州是诗人所遭受到的最沈重的打击,自此以后,白居易的政治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,早年直谏的勇气逐渐消失,由「兼济天下」退回到「独善其身